• 荆门高速公路
  • 荆门人在北京|生活圈

     找回密码
     立即加入
    搜索
    查看: 2497|回复: 0

    荆门——钟祥名酒小考

    [复制链接]
    发表于 2012-12-4 15:49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欢迎加入荆门人在北京老乡群
    钟祥酿酒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中期,当年的“郢州春”酒,因被列为皇帝御用和赐宴的专用酒而闻名海内外。回顾钟祥出产名酒的历史,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钟祥的酿酒传统。
      “郢州春”,又称“郢水醪”和“郢水春”。记载“郢州春”这一历史事实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行政法典《大唐六典》。此书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制定理、教、礼、政、刑、事六条为编写纲目,在中书令张说、张九龄等人的先后主持下,于开元二十六年(738)编纂完成,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。全书共三十卷,其卷十五光禄寺中记载:“今内有郢州春酒,本因其州出美酒。初,张去奢为刺史,进其法,今则取郢州人为酒匠,以供御及特燕赐”。张去奢为唐明皇姨母邓国夫人之子,与明皇为表兄弟,主要生活在唐开元时期(713—741),后封为少府监范阳县伯。因为他与当朝皇帝的特殊关系,郢州春美酒经他引入宫中御用和赐宴后,经过文人的渲染自然名扬天下。
      “郢水醪”之名源自唐人李德裕述梦诗“荷静蓬池鱼会,冰寒郢水醪”。据明人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三十在李德裕诗后注云:“每学士(入院),初,上赐食悉是蓬莱池鱼鱼会,夏至复赐及颁烧香酒,以酒味稍浓和水而饮,盖禁中有郢水酒坊也”。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,由此可见在晚唐时期“郢州春”有称“郢水醪”的倾向。在清《四库全书》所收的古人对语中也有“郢水醪”对“蒙山茗”,说明“郢水醪”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了。“郢水春”之名则源自明代承天府知府孙文龙,他在任期间组织编纂的《承天府志》成书于万历三十年(1602),其中卷六风俗中记载了钟祥的酿酒习俗:“俗善酿,唐人谓酒曰郢水春,宋则曰富水春,至今四时皆酿”。民国《钟祥县志》关于风俗也引用了这一记载。这里“郢水春”可能是“郢水醪”的民间习惯用语。据北宋苏轼《仇池笔记》卷上在酒名条中记载:“退之(韩愈)诗云‘且可勤买抛青春’,《国史补》云‘酒有郢之富水春、乌程之若下春……’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”。明人彭大翼《山堂肆考》卷一九一也持相同的看法。唐人李肇《国史补》卷下列举天下名酒11,其中“郢州之富水春”排在首位。《新唐书》卷四十·志第三十也有郢州富水郡土贡春酒曲的记载。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“郢州春”之后的“富水春”也是闻名遐迩的名酒品牌。
      “富水春”得名源自富水郡,唐天宝元年(742)改郢州为富水郡,郡治在郢中,辖长寿、京山、富水三县。到宋时郢州富水郡领长寿、京山两县。因为地名改动,“富水春”取代“郢水春”是不难理解的,但“富水春”又一次成为名酒,一方面靠的是《国史补》的宣传,另一方面北宋时期文人苏轼的大力推崇也是功不可没。清末钟祥诗人樊国楷在他的《郢中竹枝词》中自豪地写道:“山珍海错不须供,富水春香酒味浓。满座宾客呼上菜,装成卷切号盘龙”。历史上一个地方出现2个名扬天下的品牌酒,并且把这种酒的影响一直保持到1200多年后的今天,这在中国酿酒史上非常少见。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加入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

    荆门人在北京 微信公众号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